别小看红肿! 顽固炎症是疤痕增生的元凶

  在皮肤受伤后,我们的身体会立刻启动一套精密的修复程序,而炎症反应是这场修复大戏的序幕。适度的炎症是愈合所必需的,它负责清除细菌和坏死组织,并为后续的细胞增殖铺平道路。然而,正如一场本该适时落幕的演出,如果序幕过长且过于激烈,就会破坏整场演出的节奏。同样,过度的、过久的的炎症反应,正是导致疤痕过度增生、形成凸起且发红发痒疤痕的“隐形推手”。

  在正常的伤口愈合中,炎症期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。一旦任务完成,炎症细胞会逐渐消退,让位于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,进入增殖和修复期。然而,在某些情况下,这个炎症过程会失去控制。多种因素可以导致炎症延长,其中较常见的是伤口感染。细菌的存在会持续刺激免疫系统,导致中性粒细胞、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不断涌入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(如IL-1β, IL-6, TNF-α)和生长因子(如TGF-β)。这些信号分子会过度刺激伤口中的成纤维细胞,命令它们像“建筑狂魔”一样,疯狂地合成和沉积胶原蛋白及其他细胞外基质。

  这些过量生产的胶原蛋白无法被有效且有序地修复,它们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,就像一坨胡乱浇筑的水泥,突破了皮肤的正常平面,形成增生性疤痕。同时,持续的炎症还会刺激血管过度增生,这就是为什么增生性疤痕在早期总是呈现出鲜红色或深紫色,并且伴有瘙痒、疼痛等不适感。血管的增生为疤痕组织输送了更多的养分和炎症细胞,进一步维持了炎症状态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

  除了感染,异物反应(如缝线、灰尘、颗粒物残留)、反复的物理刺激(经常摩擦或牵拉伤口)以及个体自身的免疫特性(遗传倾向)都可能成为炎症延长的诱因。因此,现代疤痕管理的核心策略之一就是积极控制炎症。这包括在伤口期严格预防和控制感染,保持创面清洁;在愈合后早期,使用硅酮制剂、压力疗法等手段,通过为伤口提供一个湿润、密闭的微环境,来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,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活化,从而预防疤痕的过度增生。认识到炎症的双面性——既是愈合的起点,也可能是疤痕过度的原因,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,打破这个恶性循环,引导伤口走向更理想的愈合终点。

相关推荐

咨询

挂号通道

咨询

网络挂号享优先就诊权(您的信息将严格保密)

*注:请务必确保您提交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